吃朋友圈卖的减肥药 还没瘦当心命就没了

吃朋友圈卖的减肥药  当心还没瘦命就没了

健身产业正在全民健身的阳光下蓬勃发展,但是阴影也同样存在。在这个行业中,有些网红是开展了良心产业,而有些则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比如将盐酸克伦特罗当做减肥药来销售。

盐酸克伦特罗 = 瘦肉精

盐酸克伦特罗这个名字可能让人感到有些拗口,但我可以告诉你,它实际上就是瘦肉精。

关于瘦肉精的危害,我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摘录的一些内容:

1、不良反应:手部无法握住物品、行走困难、面部和颈部的肌肉震颤、食欲不振、心律失常、代谢紊乱。

2、急性中毒:心悸、面部、颈部和四肢肌肉颤动,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本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反应,心率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上可见ST段降低和T波倒置。

3、容易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状:原本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4、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并导致猝死。

有一个所谓的“网红”,利用自己的知名度编造了一些谎言,将瘦肉精伪装成减肥药来销售。他取了一个梦幻般的名字,就可以以高价牟利,这真是令人愤怒。而且事实证明,已经有人下了订单,说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会服用瘦肉精。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提一提这件事情,主要是为了让消费者警醒,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被网红忽悠的事件发生。

真的有减肥药吗?

如果按照大众的普遍理解,减肥药指的是不节食不运动吃了药就能立刻瘦下来的产品,那合法成分的商品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所以答案是否定的。

近年来,频繁爆出一些减肥产品中添加违规物质的报道。为什么这些商家要冒着违法风险呢?因为这些添加剂可以实现大众理解中的“减肥效果”,但对身体却带来很大的伤害,然而这却能让商家在短时间内获利。

在合法范围内,可以添加到减肥产品(体重控制类产品)中的成分非常有限,所以各类减肥产品在品牌和包装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在内容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网上有很多关于补剂测评和减肥产品测评的文章,实际上这些大部分都只是一些所谓的“大咖”写的软文,为了显示专业性,有些文章会插入一些没有定论的文献引用,其实这只是为了做门面而已。

但是,我朋友吃了某个产品,确实瘦了呀?

如果有人向你发誓,并说TA使用某款减肥产品成功了,那只可能有以下四种结果。

第一种:托儿在胡说

这类人基本上都是托儿,他们喜欢绕圈子说话,你谈论科学,他和你讲故事,你提到故事,他又跟你谈效果。

第二种:使用了违规添加的产品

很多被消费者证明有效的产品后来陆续因副作用而被下架,事实证明大部分看起来好用的产品都是靠非法添加剂或违禁药品来实现效果。

第三种:个人付出的努力

有些人在购买减肥产品的同时,也会进行科学饮食控制和运动,最终成功减肥。这其中,减肥药的作用实际上只是一种安慰剂效应。

很多所谓的减脂产品,如果进行双盲对照试验,基本上可以剔除药物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些药物对结果的影响并不大,是否使用并没有什么意义。

第四种:某些产品具有辅助作用

有些成分对体重控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一些减肥产品中会添加咖啡因,它可以让你在运动中神经更加兴奋,这样可以延长兴奋期,减少疲劳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脂。但是药物的有效性前提是运动,药物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避免购买不规范的产品?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购买,因为减肥的本质是良好的饮食控制和科学的训练,然后循序渐进地养成习惯,体型自然会得到改善。

如果非要购买,我给大家提几个建议。

越贵的产品往往越容易靠不住,不要轻信他们所谓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高科技。这类产品通常会有官方网站,先试着查一下官网,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下,不要相信单纯依靠一个网红卖家所说的一面之词。

不要相信卖家所写的广告词,直接看产品的包装和营养成分表。如果不懂,可以请专业人士帮忙看一下,或者可以通过微博私信我(@剑眉同学),尽管我的回复可能会比较慢。如果没有成分表,或者包装明显不合规格,那基本上可以确定它是源自不明渠道的“野药”。就像这次事件中,商品图片遮遮掩掩,说明基本上都是废话,千万不要考虑购买。

不要相信所谓的秘密、最新发现、航天科技、最新研究结果等等。即使这类研究结果确实存在,也不可能先被用在保健品上。还是那句话,保健品中不可能包含高科技成分,如果有什么减肥药物问世,那必定是药品,而不会是保健品。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