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公务员,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工作轻松、福利好、养老金也高。即使是企业退休职工,2015年的退休工资上涨也赶不上公务员。然而,随着国家对福利发放的控制加强,公务员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似乎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我国养老金的基本制度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包括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其中最复杂的是对"中人"待遇的规定。1997年开始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政府将已经退休的人称为"老人",新参加工作的人称为"新人",而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则称为"中人"。过去的十五年里,已有6000多万"中人"退休。现在,机关事业单位也出现了"中人",可以说"中人"是当前各行各业的主力。
根据胡晓义的界定,"中人"养老保险将来的待遇结构是"2+1+1"。首先是两个普适的养老金待遇结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1"的是过渡性的养老金,即因过去年份机关事业单位没有缴费而视同缴费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这种安排既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合理预期,也使得养老金改革更具操作性,对"中人"和新参加工作的人有所区别。再加上一个单位自身的职业年金,就是"中人"的养老金待遇结构。
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需要配合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资待遇标准。要创造一个当官不当官都能够按有关程序和要求晋升职级的双通道制度,让那些虽未当官但承担任务重、个人能力强、所做贡献多的一般公务员也能够与当官的人一样晋升职级,领取与同职级当官者差不多的工资。
所以,尽管养老金发放的主体将逐渐由原单位转变为社保机构,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甚至不同个人之间的养老金水平仍然存在差异,这取决于每个人在退休前的工作难度和强度等因素。养老金改革并不是搞大锅饭平均主义,整个社会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和合理化应该涵盖更广泛的领域,而不仅仅停留在养老金领域。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苏海南近日撰文称,尽管这一轮的公务员工资改革主要集中在基本工资的调整上,但需要指出的是,基本工资调整绝不是单纯的涨工资,它只是公务员工资改革的第一步,即调整工资结构,提高基本工资比重。
调整结构的另一个方面,则是降低津补贴的比重。
文章指出,据统计,全国公务员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即基本工资)大约只占公务员全部工资的30%左右,其余70%为各种津补贴,这是极不合理的,根本违背工资分配的一般规律。
因此,苏海南表示,调整工资结构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清理整顿津补贴的过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公务员基本工资调整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上调基本工资的标准,下调津补贴标准。通过这种"此消彼长"的方式,实现调整工资结构的目标。同时,下一步需要将各地的所有津补贴都纳入整顿监管范围。
在他看来,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水平总体不高,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有的高于企业同类人员,有些则低于企业同类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收入大多偏低。随着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公务员福利待遇和工资分配行为,并抓好相关配套改革,公务员工资水平将能够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