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湿气重,,如何饮食祛湿气

如何判断湿气重?

1、起床时,观察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时感觉特别疲劳,头发昏沉,精神不振,或者像穿了湿衣服一样,全身不舒服,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气。

2、洗漱时,观察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肿胀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舌苔厚腻;舌体肥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

3、就餐时,观察食欲


到了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感,也没有食欲;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吃饭过程中隐隐感觉恶心,觉得吃下去的东西上涌。吃完东西后立即感到胀满,这是胃气虚,脾湿的表现。

4、工作时,观察精神状态


感到胸闷,需要长时间呼吸才能感到舒适;四肢或身体感到沉重,甚至出现全身酸痛;感到极度疲乏,不愿活动;活动时关节感到紧绷,不灵活;感到头晕沉重,头脑不清醒;易疲倦,有时记忆力减退。

祛湿饮食:柔肝养肺,健脾利湿

在这个季节,我们宜养肝滋肾,健脾祛湿。饮食应清淡适宜,穿着要舒适,防止过敏、春困和上火等问题。休息、早起、晒太阳对养生有益。

1、适宜食物:芹菜、豆腐、木耳、莲子、银耳、马蹄、荠菜、香椿


清明时节,宜食用清淡新鲜的蔬菜水果,以清补肝脾,保持机体平衡。如芹菜、慈菇、木耳等,还应适当食用鸭肉、红小豆、薏苡仁、莲子、无花果、乳品和豆腐等。

春天的时候,经常食用银耳、荠菜、菠菜和山药来柔肝养肺。荠菜是清明时节当令的野菜,《玉壶清话》中称其为“物无定味,适口者珍,荠汁为美。”荠菜的性味为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此外,还有适合这个季节的春菜,如香椿、茵陈蒿、莴笋(包括莴笋叶)、茼蒿、马兰头和苦菜等。

2、少吃食物:白酒、辣椒、火锅、麻辣香锅、水煮系列、糕点、糖和甜饮料


少食辛辣食物,如白酒和辣椒等,以免助长阳气外泄。否则,肝木亢盛即会伤害脾土。另外,清明时节本来就是肝火旺盛的时候,按照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肝属木,木生火,多吃辛辣食物会使肝火过旺,导致血压升高。

清明节之后,雨水增加,特别是在南方,气候潮湿,容易产生疲倦和嗜睡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春困。而甜腻的食物会增加湿气的产生,进食后更容易产生或加重春困的感觉,所以要少吃甜食和甜饮料。

3、忌吃食物:动物血、驴肉、百草心、黄花菜、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小蒜、韭菜和酱菜


清明是哮喘、肺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易发作的季节,如果在这个时候食用发物,很可能引发这些疾病。中医认为,所谓的“发物”指的是会引发风生痰、助火和助邪的食物,因此应适量少吃像羊肉、驴肉、虾和鸡公等食物。

体内湿气过重会损害健康,因此建议大家对自身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如有湿气问题需进行祛湿处理。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合理调节,健康快乐地生活。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