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空巢老人,,父母远比想像中脆弱

热射病空巢老人:父母远比想像中脆弱

高温天气容易使很多人受到热射病的侵袭,尤其是体质较差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生活节俭,舍不得开空调,身边也没有子女陪伴,这会使他们更容易在疾病的折磨中产生心理问题。

1. 空巢综合征

老年人的空巢综合征属于精神疾病中的“适应障碍”,多发生在子女成年离开家庭后独自生活的老人身上。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缺乏关爱是导致空巢综合征的根本原因。空巢老人通常身体状况差,疾病率高,行动不便等,子女的缺席更加让这些老人感到压抑不乐,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怀疑,常常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老年痴呆症。

2. 抑郁

抑郁性情感障碍在老年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年龄越大,对被照顾的要求也越高,而“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无法满足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因此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尤其是年轻人对两代同堂生活的拒绝,大部分年轻夫妇不愿意与父母同住,这让空巢老人失去了晚年享受家庭乐趣的理想,抑郁等负面情绪接踵而至。国内学者贾守梅的研究发现,社区中有15.3%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症状。

3. 焦虑

焦虑是一种害怕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情绪状态。贾守梅的调查发现,社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焦虑患病率非常高,27.5%的空巢老人存在焦虑症状,而且“空巢老人”的焦虑发生率高于抑郁发生率。老年人的焦虑往往会发展为抑郁或者二者混合状态,从而进一步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

4. 时代观念差异

与子女存在代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不仅改变了家庭结构,也使家庭间的代际交流关系发生了变化。父母辈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代际交流模式中,而子女则向着现代非回报、不平衡型转变。家庭的亲密度下降,子女离家或对父母态度不良容易引发“空巢”中老年人自我感到幸福度下降和心理健康受损。杭州的王先生退休后,有时给在深圳外企工作的女儿打电话,没想到女儿抱怨他们“太清闲了,根本不理解她的压力”。

5. 与社会脱节,缺乏社会认同感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革,使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感觉与社会脱节,无法获得社会认同感。“空巢老人”中的许多人觉得与社会失去联系,近87%的老人感到寂寞,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金华的一位刘先生刚退休时,常常感叹:“时代真的改变了,现在只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看报纸,年轻人都上网。他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比我们快,面对他们,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了。”

6. 精神空虚,缺少成就感

在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在老年人中根深蒂固,面对子女相继离去,精神空虚、缺少成就感成为“空巢老人”心理适应障碍的主要原因。绍兴的袁太太退休后,常常心情低落,从开朗乐观变得异常消沉。她说:“现在孩子考上大学了,在外地工作,突然间我感到轻松了很多,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精神空虚得很。”

7. 孤独

有调查发现,“空巢老人”中有24.6%的人在精神生活中感到孤独,而感到精神生活充实愉快的老人占23.1%。另一项研究发现,“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问题,主要体现为孤独感,近87%的老人觉得寂寞,这极大地影响了“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

看到空巢老人面临的心理问题如此之多,常年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看望父母的朋友们,请多抽出时间陪陪父母。父母为我们一生操劳,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