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有什么特点 青光眼有哪些特别的表现

青光眼是一种眼内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的眼病。持续的高眼压会对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造成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完全失明。青光眼是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那么你了解青光眼有哪些特点和特别的表现吗?

临床上将青光眼分为三类: 1、原发性青光眼;2、继发性青光眼;3、先天性青光眼。

一、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先天性青光眼可分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和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都属于这一类别。先天性青光眼的形成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导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25-80%的患者在半年内表现出症状,90%的患儿在一岁时可以确诊。而10%的患者会在1-6岁时出现症状。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的青光眼患儿归为这一类。这种类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的。这种情况的患者在母体内就已经患病,出生后会立即或缓慢地出现症状。一般都是双眼患病,但不一定同时发病,25-30%的患儿只有一只眼睛受到影响。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突出,类似牛的眼睛,怕光、流泪、喜欢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容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多汗等全身症状。预后的关键是及时正确诊断,因为小孩眼球壁处于发育阶段,检查眼压可能是正常的,而眼底检查难以进行,所以缺乏经验的医生容易误诊。一旦确诊,视神经早已经萎缩。

2、青少年性青光眼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发病年龄在3-30岁之间。临床表现类似于开角型青光眼,症状较隐蔽,危害性很大。近年来,这种类型更常见于近视患者,且发病率不断上升。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典型的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等症状就诊,有时甚至不知不觉中就失明了。详细检查才能确诊为青光眼。有些患者一旦查出患有青光眼,也许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现在没有任何不适,视力也正常,不可能像医生说的那么严重。然而,一旦真正失明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在黑暗中痛苦地度过余生。

二、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和发病速度,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开角型青光眼。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的患者占90%。女性的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病情发展迅速,症状轻微,发作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为突然剧烈的眼胀头痛、视力下降、眼球坚硬如石头,结膜充血、恶心呕吐、便秘、血压升高。这些全身症状可能较重,容易被错误诊断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其他疾病。如果不能及时诊治,24-48小时内就可能完全失明,这时被称为"暴发型青光眼"。然而,临床上有一些患者对疼痛的忍受能力较强,只表现为眼眶和眼部不适,甚至眼部没有任何症状,而会出现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部位的疼痛。实际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发作而导致的。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这种类型占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50%以上,发病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上。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脑力劳动者患该病的趋势显著增加。该类型的发作往往有明显的诱因,比如情绪激动、视疲劳、过度用眼用脑、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女性经期等,或局部或全身用药不当,这些都可能触发发作。患者常有眼部干涩、疲劳、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晕痛、失眠、血压升高的症状。休息后症状可能缓解,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变成失明。检查时,眼压可能正常或波动在20-30mmHg左右,早期眼底可能正常。这种类型的青光眼最易被误诊。一旦发作反复,前房角闭合后即会形成暴发型青光眼(参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原发开角型青光眼

该类型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即使失明也没有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是开放的。这种类型的诊断是非常关键的,目前一旦西医确诊时,已经有明显的眼底改变。因此必须全面认真地排除患有青光眼苗头的每一个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要等到确诊为青光眼才开始治疗,否则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三、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属于这一类别,病因复杂,种类繁多,这里仅简要介绍几种最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视疲劳症状自感或无明显不适,佩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容易被误诊。因此,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眼部异常时,应及时就诊寻求具有丰富的青光眼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详细检查。

2、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导致眼压升高。目前西医对此病一般采用抗生素、激素对症治疗,但由于人为干扰了自身免疫功能,使病情反复发作,往往难以治愈。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位移引起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一旦进行了白内障手术,视神经很快萎缩导致失明。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会导致房水分泌和排出通路受阻,从而引发继发性青光眼和视神经萎缩。如果能积极进行中药治疗,预后会比较良好。手术只能修复受损伤的眼内组织,而无法纠正其造成的眼底损伤。因此,这种类型的患者一般在接受西医处理后,会认为问题已经解决,不再进行治疗。而一旦发现已有视神经萎缩,就会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