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要注意这个现象,身体在求救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吃得太饱了。
现在的饮食种类丰富多样,让我们的视觉和味觉都得到满足。人们对健康养生的意识相对较低,普遍认为吃饱了就好。有句俗语说“吃饭前扶着墙,吃饭后也要扶着墙”,强调要吃饱。然而,吃饱其实是对我们健康不利的定时炸弹。频繁吃饱会导致各种疾病,并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
1. 胃病
饮食与胃病有密切关系,经常吃饱会增加患胃病的风险。胃黏膜对保护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寿命较短,通常每隔两三天就会修复一次,这样才能保持胃黏膜的健康。然而,吃得过饱会导致胃中食物堆积,对胃黏膜的修复产生负担。同时,胃液的分泌会腐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受损,胃部失去保护屏障,从而引发消化不良、胃痛、胃酸等胃病,严重时甚至可能恶化为胃溃疡等重症胃病。
2. 肥胖
吃得过饱最直接的伤害就是增加体重。肥胖不仅影响身材,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食物未能及时消化而转变为脂肪在体内堆积,加上食物的营养过剩,多余的营养无法被吸收和消化,最终转变为脂肪堆积。如果每顿饭都吃得过饱,胃中的食物堆积增加,有可能导致体内脂肪的积累,最终引发肥胖。
3. 疲劳
此处的疲劳指的是一种病症,经常感到疲劳乏力、昏昏欲睡。吃得过饱是导致疲劳的一大主因。
进食后,大脑血液会涌向肠胃以消化食物。为了提高胃的消化能力,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缺氧现象,所以吃完饭后我们会感到困倦和乏力。然而,如果频繁吃得过饱,肠胃消化负担加重,导致大量血液流向肠胃,使得大脑缺血时间延长。长时间的大脑缺血会加速大脑衰老,我们会经常感到疲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大脑衰老还会影响思维和记忆能力,并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研究发现,超过30%的老年痴呆患者经常吃得过饱。
吃到多少才合适
既然吃得过饱对健康造成如此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吃多少才合适呢?
我们通常建议吃到七分饱为好,这是因为七分饱既不会让人感到饿,又不至于吃得太饱而不舒服。七分饱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而不会导致营养过剩和肥胖。因此,我们应该遵循七分饱的原则。
七分饱的感觉是什么
既然要吃到七分饱,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七分饱的感觉呢?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七分饱究竟是多少。下面我告诉你。
吃到七分饱的感觉是这样的:胃里没有饱胀感,感觉不是很饱,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减退,进食速度明显变慢。通常会有继续进食的欲望,但如果不再进食也无所谓。
如果在吃饭时能够达到这样的感觉,相信你已经达到七分饱了。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在吃饭时按照这个原则,看看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