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常见的健身方法之一。但你知道吗,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跑步的方式不利于身心健康。

跑步不仅可以锻炼心肺功能,还能增强肌肉力量。持续有效的慢跑还可以消耗能量,减少脂肪。然而,如果跑步姿势不正确,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黄光民介绍,跑步是一种比较单调的有氧运动方式,需要循序渐进,坚持下去才会有明显的健身效果。在运动中,要从慢跑到快跑再转慢跑,逐渐增加双臂的摆动幅度和双腿的跨度。

“正确的跑步姿势要求用脚后跟先着地,不宜用前脚掌先着地。在跑步过程中配合深呼吸,呼吸节奏可以是‘三吸一呼’、‘二吸一呼’或‘一吸一呼’。同时,要保持自然挺胸、收腹的姿势,双臂前后摆动,不宜左右摆动。”
如果慢跑姿势不正确,不仅会影响跑步效果,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黄光民表示,用前脚掌先着地会使跑步更容易疲劳,增加踝关节的负担;左右横向摆臂不仅不美观,还会影响胸廓扩张,减缓身体向前运动的力量,在提高速度方面也没有好处。
跑步是一种有氧健身运动,不受伤是锻炼的前提。因此,黄光民建议,平时可以进行一些下肢力量训练,如下蹲动作、跳台阶等,这样可以增加下肢肌肉力量,避免跑步时下肢肌肉拉伤;在公园或小区跑步时,要注意观察场地,以免发生意外。

在跑步前应该进行热身运动,如扩胸运动、活动四肢关节。在跑步期间,不要随意变速,保持匀速。当感觉疲劳时,不要立刻停下来,应该再坚持几分钟,极限期很快就会过去,这样可以增加跑步锻炼的时间。
跑步结束后,不要立即坐下来,可以再慢跑几分钟,有助于从运动状态过渡到休息状态。此外,跑步时应该穿着轻便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装,夏天还应该戴上防晒帽,需要适当补充电解质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