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睡眠中说梦话,也被称为梦呓。也就是说,在入睡后,你经常会做梦,并在睡眠中说话、唱歌或哭笑。有时,梦话会表现为连贯的语言或连续的描述,有些人在说梦话时甚至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而其他人的梦话可能只是含糊不清的片段或只言片语。根据研究,当人们入睡后,大脑并不完全休息,反而更加活跃。在入睡后,我们会进入浅度睡眠期(此时会做梦)和深度睡眠期(眼球活动减缓)。浅度睡眠期和深度睡眠期交替循环,第一个循环时间较短,第二个循环时间较长,在第三个循环中进入深度睡眠期时,可能会出现梦游或说梦话的现象。根据临床经验,经常说梦话的人很可能是心火过旺、肝火过热或者精神紧张等状况。
2、打呼噜
人在睡眠时全身放松,如果鼻咽喉这三个部位有阻塞,气流通过狭窄的部位时会引起共鸣腔的振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响声,这就是打呼噜。研究显示,打呼噜严重危害健康。由于打呼噜时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大脑严重缺氧,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头晕脑胀、困倦嗜睡等症状,影响工作和学习,尤其对中老年患者来说,长期打呼噜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增高、心肌梗塞、脑溢血、内分泌紊乱以及精神神经疾病等。在睡眠中打呼噜并且呼吸和心跳骤停,会导致猝死。打呼噜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生命健康。
3、抽搐
有些人在入睡后,会出现腿部或脚部无意识的抽动,严重时可能会惊醒。通常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这可能是睡眠中的正常现象,被称为睡眠肌肉痉挛。它主要表现为浅度睡眠时手指或脚趾的轻微抽动,或者下肢甚至全身的快速抖动,这并不影响睡眠,一般是无害的。其次,当缺乏维生素D或钙时,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血清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从而出现惊厥和手足抽搐的症状。最后,一些外部因素,如睡眠环境(温度、光线、噪音等)和文化因素等,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从而引起身体抽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