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到来,早晚温差较大,正是流感暴发的高峰期。根据北京最新疫情周报显示,2月13日—19日,流感报告病例数首次超过新冠。尤其是“甲流”,近期全国多地小学、幼儿园暴发甲流,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的部分学校甚至发布了停课通知。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
专家表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死率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与此不同的是,普通感冒是多种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较轻的呼吸道症状。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人流感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甲型和乙型流感每年都有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较容易引起大流行。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传染性更强,症状也更严重。感染流感病毒后通常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而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则更明显。此外,流感还可能导致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值得一提的是,流感的症状与新冠病毒感染的表现相似。
甲流的症状
甲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热和疲劳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眼睛发红等症状。
部分患者的病情会迅速恶化,表现为突然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可以并发严重肺炎。
流感的传播特征
流感的传播主要通过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此外,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接触,或者是通过受病毒污染的食具、毛巾等间接接触。人群普遍对流感病毒易感。
感染流感后,一般会在1-7天内发病,大部分人在感染后2-4天出现症状。
感染流感怎么办?
出现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忌自行用药。如果被诊断为流感,应尽早隔离治疗,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接受抗病毒治疗。
如何预防流感?
1、接种疫苗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流感疫苗,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
2、日常防护
减少聚集,注意保暖。
遵守咳嗽礼仪,保持社交距离。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多吃水果和蔬菜,适量运动,保持作息规律,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
3、学校防护
教室要多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整洁。
落实晨午检制度,并建立因病缺课登记、追踪等制度。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病例。
在发生疫情时积极配合疫情处置工作。
感染者体温恢复正常,并且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方可正常上课。
目前,流感、诺如病毒、鹦鹉热、HRSV病毒、登革热等多种病毒疾病高发。平日里坚持勤洗手、多通风、正确佩戴口罩、提高自身免疫力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果体温超过38.5℃,或者出现呕吐、腹泻等其他较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就医途中注意防护,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