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几月几日 秋分的由来

立秋和白露已经过去了,天气也逐渐变凉。即将迎来秋分,秋分过后,白天开始变短,意味着天黑得更早,六点钟天可能就黑了,不像夏天晚上七点多才天黑。那么,秋分是在几月几日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秋分是在几月几日

一般来说,每年的9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称为秋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变得凉爽,甚至早晨或傍晚会有些冷,昼夜温差大,紫外线也比较强烈。

秋分的由来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秋分为:“八月中……解见春分”。其中的“分”表示昼夜平分,与春分相同,这一天阳光垂直照射到地球赤道,昼夜时间相等。此后,阳光照射位置更偏向南方,北半球渐趋日短夜长,气温下降,对全国而言具有普遍意义。秋分中的“分”即表示“半”。

在秋分这一天,全球昼夜时间相等。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白天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而南半球各地白天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秋分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气候方面,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减弱的暖湿气流相遇,引发了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下降。

就像人们常说的一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降雨量并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农耕活动也有所不同。华北地区有一句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了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人们也总结了与秋分节气相关的禁忌,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以上就是关于秋分是几月几日的相关内容,此外文中还介绍了秋分的由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