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使用不当会致癌

牙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但你真的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牙膏吗?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让我们来揭秘牙膏使用中的五大误区,小心哦!不小心,使用牙膏也可能导致癌症!

误区一:挤太多牙膏可能导致口腔癌

牙膏中的一些活性成分令人担忧。常用牙膏中的化学物质“月桂醇硫酸钠”被认为可能会导致肠胃病和肝中毒,容易导致口腔溃烂,甚至患上口腔癌。牙膏中的研磨剂也可能伤害牙龈,使其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在使用牙膏时应避免挤太多。

误区二:使用含氟牙膏时要小心氟牙症

如今,含氟牙膏已经成为预防龋齿的主流选择,我们一提到口腔保健,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含氟牙膏。但是专家指出,含氟牙膏虽然能有效预防龋齿,但也有副作用,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氟牙症。氟的防龋作用与产生毒性之间的差距非常小,过量摄入氟会导致牙齿产生斑点,这就是氟牙症,而且发病者多为儿童。因为儿童吞咽控制能力不完善,刷牙时意外吞下含氟牙膏的机会较多,导致摄入过量氟。由于一般牙膏上没有使用说明、适用人群和用量,导致大人和孩子共用一种牙膏,而且存在把牙膏挤满牙刷的现象,这样不合理的使用可能导致问题。专家提醒消费者,每次使用含氟牙膏最好不要超过1厘米,儿童最好不要使用含氟牙膏,或在家长的指导下慎重使用。此外,氟是一种剧毒物质,过量摄入会引起氟中毒,国家规定加氟牙膏中的游离氟含量应在400~1200ppm之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3~4岁的幼儿不宜使用含氟牙膏,因为1/8~1/4的牙膏可能被他们吞下。

误区三:儿童不宜使用多泡沫牙膏

儿童不宜使用多泡沫牙膏。牙膏分为多泡、中泡和少泡三种类型,泡沫的多少取决于其中的皂含量。多泡牙膏皂含量较高,容易刺激口腔粘膜。

误区四:早晚使用同一种牙膏对口腔健康不利

口腔专家建议,牙膏的选择应随着季节和身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不要一直使用同一品牌或同一种功效的产品。在欧美先进国家,已有80%以上的消费者早晚使用不同的牙膏,并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研究表明,大部分口腔问题都是由细菌引起的,口腔分泌的唾液本身具有杀菌功能,但白天唾液分泌量是晚上的3~4倍,更有助于抑制细菌的繁殖。而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唾液分泌不足,口腔干燥,容易引起口腔酸化,无法有效抑制细菌繁殖,从而导致各种口腔问题。

误区五:不宜长期使用药物牙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治疗敏感、消炎护齿、去口臭止血等功效的药物牙膏,广告宣传非常多,许多人把药物牙膏当作解决口腔问题的灵丹妙药,不管是否有牙病都会使用药物牙膏,这是不明智的。口腔内的细菌可以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两类,它们相互制约,维持着口腔内的"生态平衡"。

长期使用强效杀菌作用的药物牙膏,不仅会使口腔中的致病菌产生抗药性,还会在抑制和杀灭致病菌的同时,抑制和杀灭口腔中的正常菌群,破坏口腔的"生态平衡",引发新的口腔疾病和感染。此外,一些药物牙膏含有生物碱和强刺激性物质,长期使用会对口腔内娇嫩的粘膜造成伤害,还可能因持续刺激导致牙龈炎、口腔炎、舌炎等疾病。对于有过敏性哮喘的人来说,药物牙膏的刺激性气味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和胃肠不适。还有一些药物牙膏含有染色剂,长期使用可能污染牙齿表面,使其失去光泽,影响美观。

对于已经有口腔疾病的人来说,最好选择含氟牙膏和药物牙膏轮流使用。例如,对于既有龋齿又有牙周病的中老年患者,最好是选择含氟产品和中草药产品早晚搭配使用。对于牙齿对冷热敏感的患者,最好选择抗牙本质过敏的防酸产品和普通含氟产品配合使用。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