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易引发哪些疾病 四种疾病必须提防

秋天气候变得干燥,很多人皮肤出现瘙痒现象。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通过宣发作用,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肤皮毛,并维护正常功能,因此皮肤的问题需要通过养肺来调理。

1、皮肤瘙痒需要养肺

一到秋天,由于气温下降和多风的原因,气候变得干燥,很多人都会感到皮肤变粗,甚至出现瘙痒。然而,仅靠外搽润肤是不够的,瘙痒的问题也需要从内部调理,养肺有助于改善皮肤问题。

解决秋季皮肤瘙痒问题,可以从肺部功能失调入手,但也要分清疾病类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风热型,由感冒发热引起,病毒破坏组织,导致皮肤瘙痒;

二是湿热型,如喜欢吃冰凉食物,导致湿热下行,引发腿部瘙痒,可以使用一些清热祛湿的药物;

三是皮肤闭塞不通,致使津液无法外泄,导致湿气的积聚而引发瘙痒。

在秋天除了多喝水以外,还应多喝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清燥等功能。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可以用香菜泡酒涂抹,可以快速止痒。

2、慎防风湿性心脏病

专家提醒,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治疗后留下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脏病,长时间保持在处暑天气逐渐转凉且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容易诱发风湿性心脏病。

3、要防神经衰弱

专家提醒,处暑后,不稳定的气温对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4、要防痔疮

专家提醒,痔疮是指肛门内外的血管肿胀。原因包括遗传、老化、怀孕、长期腹泻,以及便秘过度使用轻泻剂等。秋天空气干燥且缺乏水分,人体的调节功能容易紊乱,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的情况就容易诱发痔疮。

.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