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一般都很注重养生保健,不过,你知道应该如何科学地养生保健吗?小编告诉你一些养生保健的知识。
补益药主要有四种,各有各“补”
第一种是补气药,即具有补气功能、用于治疗气虚证的药物,以补脾益肺为主,主要用于治疗脾气虚和肺气虚。常用于煲汤的补气药有党参、黄芪、白术、大枣。
第二种是补阳药,即能温补人体阳气、治疗阳虚证的药物,以温补肾阳为主,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常用于煲汤的补阳药有巴戟天、杜仲、补骨脂。
第三种是补血药,即用于治疗血虚证的药物,以滋养血液为主,主要用于治疗血虚证。常用于煲汤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
第四种是补阴药,即能滋养阴液、生津润燥、治疗阴虚证的药物,以滋养阴液和生津润燥为主,主要用于治疗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常用于煲汤的补阴药有北沙参、百合、麦冬、玉竹、枸杞子。
有“虚证”的人才需要“补”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需要用补益药呢?李咏梅说,只有有“虚证”的人才需要进行“补”,而“虚证”又包括脾气虚、肺气虚、肾阳虚、血虚证、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脾气虚:多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泻,甚至负重,脱肛,脏器下垂。
肺气虚:多见少气懒言,言语低微,甚至喘促,易出汗等。
肾阳虚:多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宫冷不孕,白带清稀、夜尿增多、脉沉苔白等。
血虚证:多见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经闭等。
肺阴虚:多见干咳少痰、咯血、蓄热、口干舌燥等症。
胃阴虚:多见舌绛、苔薄、咽干口渴,或不知饥饿,或胃中嘈杂、呕哕,或大便燥结等症。
肝阴虚:多见两目干涩昏花、眩晕等症。
肾阴虚:多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遗精,或潮热盗汗等症。
有“虚证”者如何“补”?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阳虚补阳,阴虚补阴,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气血阴阳又是会相互转化的。由于气虚和阳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减退,阳虚常兼有气虚,而气虚常导致阳虚。血虚和阴虚表示精血津液的损耗,阴虚常兼有血虚,而血虚也易导致阴虚。因此,补气药与补阳药、补血药与补阴药通常要一起使用;而对于气血双亏(气虚和血虚)、阴阳两虚(阴虚和阳虚)的症候,应同时补养气血和阴阳。
具体来说,在使用补气药时,如果出现气滞胸闷、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的症状,应配合使用理气药。
在使用补血药时,常常与适量的补气药配合使用,以增强补血效果。
在使用补阴药时,如果尚有余热未尽,应同时使用清热药;如果有阴虚阳亢的情况,则应配合使用潜阳药。
在使用补阳药时,如果存在白带绵绵不断、五更泻泄的症状,应配合使用固涩精、止遗固崩、涩肠止泻的药物。
此外,温补肾阳时还要考虑肾脏是水火之脏、阴阳相互促进的特点,应配合使用滋补肾阴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