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又称中枢性尿崩症或神经性尿崩症,是一种由于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不足或完全缺乏而导致的疾病。正常情况下,ADH能够调节肾脏对水的吸收,而尿崩症患者由于ADH功能异常,导致肾脏无法有效吸收水分,从而产生大量稀释性尿液。
尿崩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尿量明显增加)、尿液稀释、口渴、多饮、夜间尿频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夜间频繁起床影响睡眠。
尿崩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长期不治疗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尿崩症必须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治疗尿崩症的方法主要包括合成ADH类药物的使用,如口服或鼻腔喷雾剂形式的去甲肾上腺皮质激素。此外,调整饮水量、饮食和避免诱发因素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防尿崩症主要是避免头部外伤、手术后并发症等可能导致垂体功能损伤的情况,以及及时治疗潜在的垂体疾病。
总之,尿崩症虽然罕见,但是其严重性不可小觑。患者应及早就医,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