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简称IM)是由爱波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临床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表现包括:

- 发热: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C(100.4°F)以上。

- 咽痛:咽部不适、疼痛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时伴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是最常受累的部位,通常是对称性肿大,质地韧硬。

-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无力,甚至轻度活动就感到疲倦。

其他少见的表现还包括:

- 肝脾肿大:可出现轻至中度的肝脾肿大,通常不伴有压痛。

- 皮疹:约50%的患者会出现皮疹,常为荨麻疹样或斑丘疹,一般在发热后几天出现。

- 感觉异常: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面部神经炎。

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EB病毒抗体检测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数周至数月内自愈。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理、保持充足水分、必要时使用解热镇痛药等。

需要注意的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在发热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和延长恢复时间。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传播病毒给他人,如勤洗手、避免唾液交换等。

总的来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大多数患者在积极的支持治疗下能够康复。及时就医、科学治疗对于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和减轻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