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纯母乳喂养期间出现的黄疸。这种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第2-4天开始出现,达到高峰后逐渐减轻,持续1-2周左右。
母乳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乳汁中含有一种叫做β-胆红素葡萄糖苷酶的酶,这种酶可以促进肠道吸收肠道中的胆红素,增加了胆红素在体内的循环量,导致黄疸。
另外,母乳性黄疸还与母乳喂养初期乳房分泌的初乳(前乳)中的胆固醇浓度较高有关。初乳中的胆固醇会促进肠道吸收胆红素,也可能导致黄疸。
通常情况下,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确保宝宝有足够的母乳喂养,保持充足的尿布湿度和黄疸的程度没有加重,一般会在1-2周内自行消退。
如果新生儿出现黄疸,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或者黄疸程度较重时,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