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美舒颗粒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常用于退烧、缓解头痛、关节痛等。但是近年来,尼美舒颗粒被禁用或限制使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主要成分对肝脏有一定损害作用。
尼美舒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氨基比林,它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治疗疼痛和发热。然而,氨基比林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对药物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当肝脏功能异常时,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反应。因此,尼美舒颗粒对肝脏功能不全或存在肝脏疾病的人群风险较大,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此外,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尼美舒颗粒也会增加肝脏受损的风险。因此,为了保护广大患者的健康,监管部门决定禁用或限制使用尼美舒颗粒,特别是对于肝功能不全或存在肝病史的患者。
总而言之,尼美舒颗粒主要由于其对肝脏有损害作用而被禁用或限制使用。在选择退烧药物时,应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退烧药物,尤其是对肝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以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