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表现,乙肝症状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乙肝潜伏期约为6周至6个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乙肝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以及肝功能异常或持续异常。乙肝携带者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但没有慢性肝炎症状,同时肝组织学检查正常,一年内连续随访三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正常。
全身症状
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精神不振。除了可能是肝功能受损引起的病理性原因外,还可能是因病态下体能消耗增加,同时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摄入不足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的。另一方面,乙肝感染者除了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外,来自外界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也可能导致精神状态不佳、抑郁,并引起全身症状。
消化道症状
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当肝脏疾病发生时,胆汁分泌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乙肝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以及腹胀等。
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是乙肝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来说,乙肝并不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但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可能会引起肝区胀痛、隐痛、不适等不适感。如果疼痛比较剧烈,应考虑可能伴有其他疾病。
肝外表现
许多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由于长期内分泌失调,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或持续或反复黄疸。胆绿素在皮肤上沉积,可能导致面色黝黑晦暗,被称为肝病面容。患者的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可能会出现几毫米到数厘米大小的类似蜘蛛的毛细血管簇,这些血管簇在按压时会褪色,被称为蜘蛛痣。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乳腺增生、肿痛(对称或不对称),甚至可误诊为乳腺癌,需要进行乳腺切除术;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症状。这些现象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以及体内雌激素过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