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出汗症状检测健康情况

身体时常会出汗,由于天气炎热的身体被动出汗叫做静汗,也就是被动出汗的意思。静汗中有些异常的出汗情况,如自汗和盗汗。有些人在不热、不运动时前胸后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种情况叫做自汗,是气虚的表现。一觉醒来后发现全身都是汗,叫做盗汗,是阴虚的表现。有过泡脚经验的人,一般会出现背部或头部等部位出汗现象,不同部位出汗或者身体健康状况不同。


出汗部位预示的身体问题: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而所排出的汗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泡脚泡到后背有点潮湿或额头出汗就可以了,如果出汗过多或者出汗异常,则有可能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1、泡脚上身出汗

多是由于气虚造成的。气虚一般表现为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就会感到疲劳。如果不太严重,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

2、泡脚下身出汗

多是由于肾寒引起的。肾寒属于中医阴阳失调的表现。建议多吃核桃、芝麻等食物,加强体育锻炼,戒烟戒酒,调整心态。如果是女性,多是由于体虚冷阴。中医建议可以通过补气血来调理,也可以长期坚持泡脚,促进经络循环和汗腺排泄。

正确的泡脚方法:

泡脚水要没过脚背,选一个比较高的木桶,以使热水的温度能够放松脚部及小腿。

泡脚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一般在38℃~43℃为宜。

可先将脚放入38℃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足浴时水要淹过踝部,并且要时常搓动。


两种异常的出汗情况:自汗和盗汗

何谓自汗呢?

中医认为,在没有过度劳动、劳累的情况下,清醒时出汗,即为自汗。对此,安徽省中医院专家孙弟维采用四物汤加止汗药如浮小麦、麻黄根、牡蛎、碧桃干等治疗。另外,对于“汗脚”,还可以用16克明矾和16克葛根研成细末,加入适量水,将患足放入浸泡即可。

何谓盗汗呢?

这是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就会停止的临床表现。可以采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即当归10克,黄芪30克,生熟地黄各12克,黄芩、黄连、黄柏各10克;或者生熟地黄各12克,麦冬10克,黄芪20克,白芍10克,五味子10克,甲鱼盖10克,黄芩10克。

专家介绍,汗症除了以上两种情况,还有黄汗、血汗、心汗等,都是因为阴阳失衡所致。临床上还有一种汗症叫做绝汗,即因阴气、阳气衰竭导致大量出汗,是急危重症的末期表现之一。

中医提醒的六种出汗情况:

1. 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诊断:如果额头经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2. 手心、脚心出汗——血虚

诊断: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3. 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诊断: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的脖子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经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和运动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多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加强身体素质;还要有科学的生活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以免破坏正常的生理规律,造成荷尔蒙分泌失衡甚至不足,进而引发其他疾病。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激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免不良情绪影响内分泌系统。另外,预防感染,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制品,减少环境激素的危害。

4. 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诊断:腋下汗腺分布很多,所以容易出汗。如果汗液分泌过多,且气味很大,可能说明平时饮食过重,摄入了过多的葱、蒜、洋葱等食物。

建议:如果诊断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进行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和蔬菜。

5.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诊断: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和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和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6. 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诊断:如果平时鼻子总是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肺气不足主要是因为天生体质虚弱造成的。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以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手脚心经常出汗,需要经常更换鞋子和袜子。中医将这种病称为汗症,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汗液排泄通道不畅所致。通过以上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