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运动减少疲惫感

与骨骼不同,人体有600多块肌肉,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会逐渐丢失。25岁的男性具有致密的肌肉,但到了65岁,肌肉流失,相对地脂肪增加,形成了类似“五花肉”的状态。

“肌肉不仅仅是形象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肌肉流失、肌肉力量和功能的下降与人体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在“美国乳清蛋白与肌肉健康”专业讲座中表示,“人体的肌肉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依赖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肌肉质量过度流失时,我们就会失去力量,日常生活变得困难,动一下就会感到疲劳,身体感觉松软,即所谓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何获得健康的肌肉呢?有两个途径:一是锻炼,二是补充蛋白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每天摄入300克奶及奶制品,走路6000步,这些都对强健肌肉、保持身体健康有帮助。

常翠青博士表示:“我们每天摄入300克奶并非仅仅为了补钙,更重要的是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生长,因为肌肉的组成就是蛋白质,肌肉的构成、生长和修复都离不开蛋白质。当运动量增大时,可以在合理的三餐饮食基础上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专家认为,老年人、职业运动员和健身人士可以额外补充乳清蛋白来增加肌肉和肌肉力量,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脂肪。”

但是,仅仅多摄入蛋白质就能长肌肉吗?“显然不是,强健的肌肉确实需要适量的优质蛋白质,但更重要的是锻炼,全身有氧锻炼。”常翠青强调,“除了基本的全身有氧运动,还应适当进行一些阻力运动,针对某些肌肉进行重点锻炼,比如跳踏板操,隔天一次,可以增强臀部、手臂、腹部等‘懒肌肉’的锻炼,使整个身体线条更加健壮。”

为了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动起来。

轻度到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与孩子玩耍,每天至少10分钟。(这是保持健康生活的最低标准,否则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能找上门来。)

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跳踏板操,每天至少30分钟。(这个运动强度是必须的,对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健康至关重要。)

体能适应性运动,每周至少3次,超过20分钟,比如骑自行车。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