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健康就越好。孩子一岁以后,母乳喂养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温饱需求,更是为了孩子的心理成长。母乳喂养不仅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还能让孩子深刻感受到妈妈的爱,从而加深亲子关系,对之后的教育也会非常有益。
1断奶前一定要和孩子沟通
断奶前一定要和孩子进行沟通。年龄较大的孩子通常更容易进行沟通,可以先和他们商量为什么要断奶。要让他们明白断奶并不意味着妈妈不爱他们了,而是因为他们长大了,晚上需要完整的睡眠,不再需要妈妈的母乳也可以过得很好。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宝宝自己控制不喝奶。年龄较大的孩子断奶的一个好方法是让他们理解别人的需要。例如,可以在妈妈的胸部贴上创可贴,让孩子在想喝奶的时候看到创可贴,知道妈妈受伤了,不能再喝奶了。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的哭闹。同时,可以让孩子在冻冻的时候轻轻地摸着妈妈的胸部,让他们明白妈妈会疼,这样既温暖又能增加感情。
2断奶不必离开孩子
断奶不需要离开孩子。中国妈妈常常误解断奶就是要离开孩子,出去躲几天。然而,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年龄较大的孩子已经可以与妈妈进行沟通,没有必要离开孩子就能进行断奶。像果果和冻冻就是这样断奶的,冻冻还是在摸着妈妈的奶睡觉。
断奶期间,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变得焦躁,需要理解孩子。断奶期间,孩子的情绪起伏较大。有时候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大哭一场。这是因为他们突然不能再喝妈妈的奶,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此时,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在他们哭闹的时候,需要更多的耐心与他们沟通和开导。
注意事项
不要把断奶看成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要积极面对,这样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