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好处及操作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与健康。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而拔罐成为了人们喜欢的一种养生方法。拔罐可以起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功效。那么拔罐都有哪些好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拔罐的好处及操作方法。

一、调补精血法

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相互滋生,精血才能充盈。肝主藏血,可以调节人体流动血量,全身血脉都归心所主,气又为血之帅,故常拔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配以肾俞、心俞、气海可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增加活力法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拔罐可以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以应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

三、祛除浊气法

取穴:涌泉穴、足三里

涌泉穴位于足底,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充足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反之,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他各种疾病。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配合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保持健康的体质。

四、疏通经络法

① 任、督二脉透罐法

任脉、督脉是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和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②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脉、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穴位用走罐的方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五、培补元气法

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关元和气海穴皆为任脉的要穴,气海是元气之海,关元则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这两个穴位从古至今就是保健强身的要穴。命门,顾名思义是"生命之门",是真气出入之所。肾俞是肾的要穴。经常在这四个穴位拔罐可以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六、预防心血管疾病

取穴:内关、心俞、肝俞、肾俞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的穴位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宽胸利气的作用。心包为心脏的外围,具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心俞为心脏的要穴,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二者与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联系。经常在内关、心俞、肝俞、肾俞上拔罐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七、预防胃肠道疾病

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

足三里是人体极重要的保健穴位,对于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为脾胃的背俞穴,中脘为胃的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地调节脾胃功能,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八、预防呼吸道疾病

取穴:天突、肺俞、风门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而致,肺为娇脏,最易受邪。天突位于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现代医学报道刺激天突穴可以明显降低呼吸道阻力。肺俞为肺的要穴,风门为外邪出入之门户。这三个穴位有理肺止咳、祛风除邪、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拔罐可以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