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四大对策解救宝宝的“坏脾气”

四项策略解救宝宝的“坏脾气”

策略一:让房间充满表情

大多数家庭在有宝宝后会对房间进行一些装饰。可以在孩子的房间以及整个家中的墙壁上布置一些带有表情符号的装饰物,例如笑脸、哭脸、生气的脸、无表情的脸等。教导孩子每个表情所代表的情感含义,并让他们对每个表情符号产生条件反射。

随后,可以通过让孩子指着墙上的表情来告诉父母自己当下的情绪。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亲子之间的沟通,尤其适用于还不会说话或说话很少的孩子。

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丰富表情的种类,并增加一些不同情绪的表情符号。当孩子突然生气或无法表达自己时,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应的表情,而不至于一时语塞只会大哭。

策略二:别当着孩子面“推卸责任”

家长常常无法理解三四岁孩子的语言,为了安抚哭闹的宝贝们,常常会将孩子所受伤害归咎于其他事物。例如,宝贝在学步时不小心撞到沙发的角,因为疼痛而哭泣,家长们往往会一边抚摸孩子的膝盖,一边指责沙发:“都是沙发的错!打它!”

尽管这种做法看起来是一种安慰方式,但很容易给幼小的孩子造成推卸责任的错误观念。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孩子会下意识地认为是他人造成的过错,第一反应就是去打骂他人。

正确的做法是,在安抚孩子的疼痛时,用耐心地告诉他:“以后走路要小心,要看清楚路,避免撞到沙发的角,否则会像现在这样很疼。”

策略三:在时间上形成“条件反射”

当孩子上幼儿园时,他们会整天离开熟悉的大人,与一群陌生的阿姨和小朋友待在一起,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不习惯的。许多孩子只要一天就会形成对幼儿园的“噩梦”印象。一到幼儿园门口,他们就开始放声大哭,喊着要妈妈或奶奶,这情景让外面的大人心碎,仿佛在经历生离死别。

这种情况需要制定规矩,否则会对双方造成长时间的痛苦。家长绝不能在分别时躲藏起来,让孩子找不到亲人只能顺从幼儿园老师进门,这会对他们脆弱的心灵造成伤害。

最好根据时间制定规矩,并形成“上幼儿园=妈妈不见了”的条件反射。每天放学后,妈妈或其他家人会准时在门口接孩子。这样,等于告诉孩子上幼儿园是应该的,只要乖乖去幼儿园,妈妈就会回来。

策略四:让吃饭变得有趣

大多数父母烦恼于孩子不爱吃饭。孩子一边哭一边硬塞饭菜,喂饭的人也被折磨得满头大汗。这不仅让孩子更加厌食,还直接影响他们的消化。

此时,父母应该努力让吃饭变得有趣,让孩子感觉吃饭比玩玩具和看电视更有趣。在喂饭时,可以故意大声说:“宝贝,不得了了,你的饭上面长出青菜了!”用类似逗趣的话语来吸引孩子的注意。

总结:现在的孩子脾气比大人还大,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们养成发脾气的习惯。以上四项策略希望能帮助你解决宝宝的坏脾气,试试看吧!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