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防晕车八小妙招

春节的假日马上就要来临了,不少人选择出游和回老家。对于容易晕车的人来说,却是受罪的活儿。为了少受这种罪,有的人可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对付晕车。

最常想到的是吃晕车药,但有不少人担心这种药有不良反应。于是,除了吃晕车药,有人还寻找出各种各样对付晕车的办法。这些办法管用吗?

1. 多坐车。

点评:多坐车,可增强前庭功能的稳定性,提高前庭器官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克服晕车。

内耳的前庭器官可感受头部旋转运动、身体倾斜和直线运动的变化。前庭功能稳定性不好或过于敏感的人,在汽车启动、急刹、急转、颠簸、摇晃、振荡时,前庭器官受刺激,可引起晕车症状,如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出冷汗。因此,多坐车,习惯了坐车,以后就不容易晕车了。

坐车时,应坐在前面靠窗的位置,因为前面的位置在车颠簸时振动较小,而且能呼吸到较多的新鲜空气;眼睛看向前方,可减轻晕车感。

2. 一上车,就睡觉。

点评:晕车的原因之一是内耳前庭器官接收的信息与眼睛感受的信息不一致,在脑中产生冲突。

例如,坐在汽车后座的人,眼睛看到的是前面固定的坐椅或地板,因此眼睛的视觉输入是静止的;但是由于车子一直在移动,内耳感受到的信息是运动的。这两种不同的信息在脑中产生冲突,就引起晕车。

上车后闭上眼睛,不给脑子输入静止不动的信息,只感受来自前庭器官移动的信息,就不会出现脑中信息冲突的情况;或者眼睛一直看着汽车前面的路面,使视觉也感受到汽车在移动,这样视觉输入的信息和前庭器官接收的信息一致,就不会在脑中产生冲突。

因此,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减轻或预防晕车。

3. 出发前,不要吃东西。

点评:上车前过饥过饱都容易晕车。空腹乘车可能引起低血糖加重晕车;吃得太饱,食物太油腻、气味太重、不易消化等也易引起晕车。因此,食物应清淡,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喝含乙醇的饮料,特别是不要喝酒,否则更容易晕车。晕车时吃些什么能有效缓解症状呢?

4. 生姜。

点评:生姜含有舒张胃肠运动的有效成分,例如生姜醇和姜烯酚,可以缓和胃蠕动。姜粉能有效阻断胃肠道反应,防止恶心和呕吐的发生。在临床上,生姜还用于手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

上车前吃姜粉胶囊或喝姜汁,在旅途中喝姜茶、含姜糖、吃姜饼干,或者将姜片贴在内关穴或肚脐上,都能有效减少晕车症状。

5. 涂清凉油、风油精、正红花油等。

点评:清凉油、风油精和正红花油含有薄荷脑、樟脑、桉油、冰片、薰衣草油、丁香酚等芳香族成分,具有提神醒脑、疏风止痒等作用,常用于蚊虫叮咬以及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和晕车不适。

这些药物防晕车的原理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其芳香气味掩盖了车上的异味如汽油味等有关;也可能是清凉散热和芳香气味分散了人对晕车的注意力。涂风油精后可适当按摩。

6. 轻轻按揉穴位。

点评:中医认为,晕车是因为“胃气上逆”引起的。按压内关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对降逆止呕有作用;按压合谷穴则可以治疗头面部疾病。晕车最初发生在头面部,按压合谷穴可减轻晕车的症状。

7.上车前扎紧裤腰带,以防内脏在体内晃动。

点评:晕车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并不是胃肠本身的问题,而是身体平衡系统失调导致的。因此,这种方法对防晕车的效果不大。

8. 耳后贴晕车贴,即东莨菪缓释剂。

点评:东莨菪碱可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和抑制蠕动,并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防治晕车效果良好。

晕车贴是一种东莨菪缓释剂,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贴在耳后的皮肤上,6小时后药物就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然后以恒速、少量地释放药物,维持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

应在出发前6小时贴上东莨菪缓释贴片,这样在上车时药物就开始起效,效果可持续72小时。不需要时,可以随时撕掉。

需要注意的是,贴片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出汗),会使药效降低。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