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发现,一颗糟糕的牙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失眠和烦躁。为了避免引发更多的问题,以下八类牙齿应该果断拔除:
1、因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这类牙齿即使不拔,长期下来也会脱落。但是,长期的慢性炎症会使牙齿周围形成大量炎性肉芽组织。这些炎性肉芽组织不会随着牙齿一起脱落,而这种肉芽组织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此外,周围牙齿慢性炎症会导致牙槽骨逐渐吸收,不仅会影响邻近的牙齿,还会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厚度变薄。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所种植的牙齿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2、因严重龋齿而无法修复的残根残冠。龋齿通常需要进行补牙或修复,严重龋齿还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但是当龋齿严重到无法进行修复时,应尽早拔除并进行义齿或种植牙,以恢复咀嚼功能。残根残冠的边缘通常较为尖锐,是导致口腔癌(如舌癌、牙龈癌和颊癌)的重要原因。
3、影响功能和美观的错位牙。错位的牙齿会导致食物嵌塞在牙缝中,邻近的牙齿难以保持清洁,从而导致蛀牙。因此,这类错位牙应该尽早拔除。
4、额外生长的多余牙齿。额外生长的牙齿会导致正常牙齿的萌出障碍和错位,是导致牙列畸形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尽早拔除额外生长的牙齿。
5、滞留的乳牙。有些儿童在换牙时,恒牙已经长出,但乳牙却迟迟不脱落。这些滞留的乳牙会占用正常牙齿的位置,导致恒牙错位,从而引发牙列不齐。因此,滞留的乳牙必须拔除。
6、引发局部或全身疾病的病源牙。有些牙齿是颌骨髓炎或上颌窦炎的病源,拔除后有助于治愈这些疾病。
7、拥挤导致的需要矫正的牙齿。拥挤的牙齿会影响美观,在矫正前通常需要拔除多余的牙齿,否则牙齿将没有足够的空间排列整齐。此外,拥挤的牙齿难以清洁,是导致龋齿的重要原因。
8、阻生牙,特别是智齿。阻生牙是导致邻近牙齿根吸收、蛀牙、牙周炎、牙齿拥挤和牙周炎的重要原因,还会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拔除阻生牙是必要的。
专家提醒,除了智齿以外,其他拔除的牙齿应及时进行镶牙或种植牙,以免长时间留下空洞,导致牙齿移位、倾斜,到时想种牙或镶牙都将不再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般来说,镶牙可以是固定牙或活动牙,拔牙后3个月可以进行。种植牙则需要在拔牙后3个月到半年进行,先将钛合金植入牙槽骨中,大约半年后等它们融合、稳定后,再加装牙冠。无论是镶牙还是种牙,在此期间都应避免咬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