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乳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又稀又少的初乳喂不饱宝宝
其实98%的妈妈都能分泌乳汁。那些像水一样的乳汁其实是初乳,比黄金还珍贵。产后7天内的乳汁叫做初乳,它比成熟奶更好。别看它质地稀,量又少,但初乳中的蛋白质含量较成熟乳多,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最适合新生儿的需要。
此外,初乳中含有许多白细胞和抗体,能抑制或杀死细菌和病毒,被称为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初乳还含有生长素,促进小儿肠道发育和成熟,能防止过敏反应。
初乳阶段,妈妈分泌的乳汁会积聚在乳腺导管中,需要宝宝的第一次吸吮来刺激乳腺导管畅通并分泌乳素。因此,我们鼓励在婴儿出生后的半小时内开始让他们吮吸妈妈的乳头。实践证明,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方法来刺激乳汁的分泌了。
误区二:产后要多吃补品才有奶
不少产妇的家属在宝宝刚出生时就给妈妈们送来各种炖品、补品,唯恐妈妈不够奶饿着宝宝。然而,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
妈妈乳汁的分泌关键在于宝宝的吮吸。通过宝宝的吮吸,妈妈的乳腺导管通畅了,乳汁才能源源不断。
相反,如果乳腺导管还未通畅,妈妈进食过多的营养品,反而会导致乳腺导管堵塞。这不仅难以下奶,还容易引发乳腺炎。
误区三:孩子老哭就是吃不饱
有些妈妈认为孩子老是哭闹是因为吃不饱,所以顶不住家人的压力,过早地给宝宝添加配方奶粉。实际上,刚出生的宝宝的胃只有黄豆大小,几天或一周后会逐渐变大。在宝宝刚出生阶段,即使妈妈只能分泌很少量的乳汁,也足以填满宝宝细小的胃部。
所以,当宝宝哭闹时,并不一定是因为肚子饿,更多情况下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需要妈妈的安抚。至于有些妈妈说“宝宝喝完配方奶确实就不哭闹了”,这可能是因为配方奶的口感好,而且饱腹感持续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