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是一种中医方剂,其名字来源于《医林改错》卷上。它具有活血逐瘀、破症消结的作用。适用于积聚痞块、痛处不移、卧床时腹坠、肾泻、久泻由瘀血引起的病症。病症表现为膈下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床时腹坠、久泻无法止住。
膈下逐瘀汤的功效和作用
膈下逐瘀汤和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列举的代表性方剂。膈下逐瘀汤主要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等12味药材组成。膈下逐瘀汤主要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糖尿病、宫外孕、不孕不育症等相关疾病。其作用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要用于胸椎以下的瘀阻气滞,形成痞块后疼痛固定不移,卧床后可能出现腹坠、久泻、肾泻等病症。
膈下逐瘀汤的用法
小儿1岁每日水煎剂量,其他年龄适量增减。脾胃虚弱可以加入白术、茯苳、黄芪;脾肾两虚可以加入附子、肉桂、黄芪;大便次数多且呈水样可以加入诃子、苡仁。水煎,每日1剂。煎两次,混合药液,分8~10次服完(平均每小时服一次),每次2~4匙即可。
以上是对膈下逐瘀汤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要盲目使用。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