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遗留小毛病,入秋健康大困扰

入秋之后,气候开始逐日改变,昼夜温差不断增加,让你冷一会热一会,整个人都焦躁了起来。这很可能是你在夏天遗留下来的毛病,为了防止身体出现小故障,你还是早早来做预防吧。

贪凉受寒疾病秋后"算账"

高温带来的烦躁、少食、失眠、懒动及贪凉受寒等,均可使人体健康受损,从而欠上"夏债",这些毛病,到秋季会上门"算账"。

如关节痛、颈椎病。这是因为在炎夏里过分吹空调、电扇,或夜晚过分贪凉,而使关节、颈椎受损导致的秋后发病。秋后,许多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有的还伴有眩晕、恶心、上肢麻木、视物模糊等症,这些都因夏季过度贪凉受寒所致。局部热敷、保暖、按摩可缓解症状。此外,过敏性鼻炎、哮喘也与贪凉有关。

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即常说的"秋乏"。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中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并且脾主四肢肌肉。在夏天,脾胃因暑湿受困,运化不畅,到了秋季,虽早晚较凉,但中午温度依然不低,再加上近来雨水多,湿气很重,所以脾胃依然难以摆脱"困境",这样一来,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四肢肌肉也就会感到疲乏。

【补养建议】运动方面,建议秋后多做些量力而行的运动,如走步、跑步、登山、游泳等,这样可促进脾胃运化,增强食欲。不过,运动量别太过,否则适得其反,会让你更加疲乏。饮食方面要适当多吃些山药、百合、莲子、薏米等,有助于克服疲倦;如果出现气短等症,多吃点大枣,可有助于健脾胃。

长时间吃西瓜会损伤脾胃

夏日,有人因吃了太多西瓜后感到上火,有人因吃了太多西瓜后腹泻。西瓜味甘性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有利尿功效,且营养丰富,是夏季消暑佳品,一般不会引起上火。那么,便秘、腹泻又是怎么回事?

把一块新鲜的萝卜放在很浓的盐水里,时间一长,萝卜就会蔫了。为什么?因为盐水会把萝卜中的水分析出来,这就是盐水的高渗透性。糖和盐也具有这种渗透性。西瓜含糖量较高,有些人对糖的吸收功能较差,尤其是吃多了后,身体内部会形成这种高渗透情况,引发渗透性腹泻。至于便秘,西瓜虽然有利尿作用,但其不具有润肠的功能。吃多了西瓜后,体内的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进入肠道的水分就相对减少,再加上其他因素,有些人就会出现便秘。

中医认为,西瓜性寒,属生冷,秋后还多吃会伤害脾胃。应注意:体虚胃寒、大便稀溏、消化不良者多吃会出现肚胀、腹泻、食欲下降;肠胃功能不好、夜尿多和常遗精者也不宜多吃;肾功能不全者短时间内大量吃西瓜,使体内水分增多而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使血容量急剧增多,对心脏造成不利影响;口腔溃疡者多为阴虚内热,西瓜的利尿作用会加重症状,导致溃疡加重。

【补养建议】饮食方面,早秋宜适当多食些辛温食品,如萝卜、姜,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白露后,气候转干燥,宜多食些清润食品,如芝麻、核桃、蜂蜜及梨等。

凉茶绿豆汤秋后还能喝吗

秋天分初秋、中秋、秋末,这三个阶段喝凉茶有不同的讲究。初秋多雨而湿重,可饮用一些清热化湿的茶,如薄荷、藿香、佩兰等,且需温饮。如果体内有温燥的情况,则宜饮用一些清热养阴的凉茶,如百合、麦冬、秋梨、石斛等。

中秋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燥、鼻衄鼻干、皮肤燥痒等,这时可饮用一些白色的性寒或味酸甜的中药,如白菊花、银耳、莲子、芦根、白茅根、沙参等。深秋时,中医称为"凉燥",此时不宜多喝凉茶,尤其是胃口不好、全身怕冷、易腹泻的人不要喝凉茶。

当"秋老虎"还在发威时,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要一下子全部放弃,这类饮食既能消暑敛汗、补充水分,还能增进食欲。秋天多风燥,因此,适量饮用绿豆汤、吃一些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非常有益。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又可以补充因排汗而丢失的钾。

中医认为,秋天由肺主宰,应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味食物。这是因为辛味食物会发散泻肺,而酸味食物则能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秋后要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寒凉的饮食也一定要减少或避免。

【补养建议】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与鸡同兴。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应避免过长的睡眠,因为秋冬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在长时间睡眠的最后阶段,脑部血流速度会减慢,容易导致脑血栓形成,适当早起可以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