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春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们要做好预防。只有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才能更好地防治。下面为您介绍手足口病的症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特征是口腔、手、足和肛周出现疱疹。下面是手足口病的症状:

1、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7天,最短为12~24小时。

2、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食欲不振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

3、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先出现发烧症状,然后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能发红),口腔黏膜也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4、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以及口腔内颊部、舌头、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

5、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就会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6、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发心肌炎、肺水肿、肺缓性麻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较快,甚至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患者的粪便、皮肤疹子或溃疡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直接污染接触到的人。

2、经消化道传播:患者的粪便、皮肤疹子或溃疡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污染环境中的物品,被肠道病毒污染过的毛巾、水杯、奶具、餐具、玩具、衣物、床品、食物、水源等,都可以通过手-口传播病毒。

3、经呼吸道传播:患者通过大声说话、咳嗽、喷嚏等方式,将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中。当空气中病毒浓度较高时,会传播给同一环境中的健康易感者。

4、医院交叉感染:就诊过手足口病患者的诊室或候诊区,如果通风条件差,公共设施不能及时消毒,易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也有报道称,未经适当消毒的口腔器械可能导致感染手足口病。

对于手足口病,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是关键。注意卫生是预防中最重要的一步。下面是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洗手是关键,饭前便后,尤其是在外玩耍后,应要求儿童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每天要开窗通风,勤晒衣被。注意饮食卫生,不给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病从口入。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另外,每天早晨起床时检查孩子的手心、脚心和口腔,是否有异常,注意体温的变化。

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日常卫生工作并定时消毒,同时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等物品清洗消毒,避免因饮食造成聚集性疫情。执行晨检和午检制度,并及时记录缺课情况,发现疑似病例,要采取隔离和卫生处置措施,并与家长及时沟通。

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轻症患儿可以居家治疗,治疗过程中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被污染的食物、玩具等物品要及时消毒处理。如果出现高烧、神经系统症状等重症表现,应尽快就医并采取救治措施。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