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生完宝宝后,哺乳成为了“重头戏”。现在都推崇母乳喂养,因为这样更健康安全,而且能够充分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由于乳母要分泌乳汁、喂养婴儿,所以消耗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都比较多。因此,妈妈在选择食物时,要合理调配膳食,确保品种多样、数量充足、
营养价值高,以保证婴儿和乳母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哺乳期的膳食调配应参考我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推荐供给量,增加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尤其是蛋白质、钙、锌、铁、碘和B族
维生素,并且要注意各营养素之间的合适比例。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热比应分别为13%-15%、27%和58%-60%。

哺乳期的营养非常重要,母亲要逐步补充因妊娠和分娩所耗损的营养储备。母乳含有的营养成分对婴儿来说是最理想的食品,能满足4-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且与婴儿的消化能力相适应。如果乳母营养不足,不仅会影响母体健康,还会降低乳汁质量,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合理的膳食对乳母来说非常重要。在哺乳期间,乳母的膳食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尽量做到食物种类齐全,不要偏食,数量要适当增加,以保证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除了吃主食谷类食物外,副食应该多样化,一日以4-5餐为宜。乳母膳食中的主食不应单一,也不应只吃精白米和面,应该搭配粗细粮,每天食用一定量的粗粮,并适当调配燕麦、小米、赤小豆、绿豆等。这样做可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供给,并且使蛋白质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2、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动物性食品如鸡蛋、禽肉类、鱼类等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宜多食用。乳母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应保证有1/3以上来自动物性食品。大豆类食品也能提供质量较好的蛋白质和钙质,也应充分利用,尤其对于受经济条件限制的人,多摄入三类及其制品,以补充蛋白质。
3、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乳母对钙的需要量大,需要特别注意补充。乳及乳制品(如牛奶、酸奶等)含钙量最高,并且易于吸收利用,每天应供给一定数量。小鱼、小虾含钙丰富,可以连骨带壳食用。深绿色蔬菜、豆类也可提供一定数量的钙。
4、为了预防贫血,应多摄入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肉类、鱼类、某些蔬菜(如油菜、菠菜等)、大豆及其制品等。
5、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和海藻类。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果胶、有机酸等成分,海藻类还可以供给适量的碘。这些食物可以增加食欲,防止便秘,促进泌乳,是乳母每天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每天要保证供应500克以上。乳母还要多选用绿叶蔬菜。有些地区在产后有禁止吃蔬菜和水果的习惯,应予以纠正。

6、少吃盐和盐渍食品,减少摄入刺激性大的食品(如某些香辛料)和污染食品。母亲吸烟、饮酒、喝咖啡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健康,特别需要注意。
7、注意烹调方法。对于动物性食品,如畜、禽、鱼类,最好选择煮或烧的烹调方法,并尽量少用油炸。需要特别注意经常供给一些汤汁以利于泌乳,如鸡、鸭、鱼、肉汤,或以豆类及其制品和蔬菜制成的茶汤等,这样既可以增加营养,还能补充水分,促进乳汁分泌。在烹调蔬菜时,注意尽量减少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对于轻体力劳动的妇女,哺乳期应摄入约3000千卡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热比为蛋白质13%-15%,脂肪27%,糖类58%-60%。按照我国的习俗,在产后的一个月内不难达到上述要求,甚至有人每天食用很多鸡蛋。但一个月后,应该将这些优质食品分散在哺乳期几个月中,这样才能有利于保证乳汁质量和婴儿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