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气热得不像话,没有开空调和风扇,简直分分钟就会中暑!
这边感到凉快,那边却开始心疼:空调用电量太高了。
有没有既凉快又省电的空调呢?某品牌的空调广告称他们有!而且一晚只用一度电。
但是,这有可能吗?
那只是宣传,不必当真
“一晚仅需一度电”是一个十分诱人而声音响亮的宣传口号。
但是如果做个对比,国内某一线空调厂商最节能的变频空调,平均制冷功率为580W,每晚消耗接近5度电,而这里宣传的一晚仅需1度电,难以置信吧?
不科学。
举个例子,大多数轿车的百公里油耗在7~8升之间,然而有一款轿车号称每百公里只耗油2升,难道这车一直在下坡路上行驶吗?
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但在家电领域,如果出现突然之间的巨大进步,我们就要持保守态度。
而且,“一晚仅需1度电”是指在晚上使用空调,晚上气温通常比白天低,所以耗电量会相应减少。
白天气温越高,空调外机的散热效果越差,制冷效率也会降低,因此耗电量更多。
而事实上,有的厂商已经悄悄地改变了表述!起初是“一晚仅需1度电”,现在已经改成了“一晚低至1度电”。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一晚低至1度电”的说法与商家促销时宣称的“商品10元起”基本是一个意思,我们不必太过计较。
想要省电,怎样选择空调
空调、冰箱等家电上都标有能效等级。许多人认为这是“省电指数”。
2010年以后,国家制定了新的空调产品能效比标准,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能效等级越低,节能效果越好。
那么,在购买空调时,是不是只看能效等级低的呢?
并不一定。
省电是为了省钱,但是同时省电的空调也更贵。如何权衡才更划算呢?
如果使用时间长,可以购买能效等级较低的空调;
如果使用不频繁,可以购买能效等级较高的空调。
为什么这样呢?我们来做个比较:
国内某知名品牌的1.5匹变频空调有三个能效等级:为了获得3500W的制冷量,
一级能效的变频空调制冷功率为800W;
二级能效的为975W;
而三级能效的接近1200W。
根据每年开机100天,每天开机8小时的计算,一级能效空调相对于二级和三级能效空调能省电180度和320度。
按照国内居民电价计算,通常在0.52~0.62元/度,那么每年使用一级能效空调相对于二级和三级能效空调可以节省电费100元和180元。
然而,一级和三级能效空调在售价上相差1000元以上。
购买冰箱时,应选择低能效等级
而对于冰箱来说,它基本上每天24小时工作,而且全年无休,因此,选择能效等级更低的冰箱可以有效地节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