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流感后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人们普遍易感染流感病毒,但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的危害更为严重。感染流感后会有哪些症状,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感染流感后的症状

流感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体温可达39-40℃,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咽喉痛、干咳等。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在感染乙型流感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新生儿可能表现为嗜睡和拒奶。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的症状常常不典型,咽痛和肌痛通常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厌食、虚弱和头晕等。流感症状轻则类似于普通感冒,重则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流感的应对措施

当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和乏力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不要自行使用药物。如果被诊断为流感,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严重症状的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日常预防流感的方法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荐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个月至5岁的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保持室内环境清洁,保持通风良好。

3、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

接种流感疫苗的时机

通常在接种流感疫苗后的2-4周内,人体就可以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我国各地的流感活动高峰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不一致,最好在当地流感季节之前完成疫苗接种。灭活型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可维持6-8个月,接种1年后,抗体水平显著降低。因此,建议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以在整个流感季都接种,最好在10月底之前接种。

全部分类